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郵件備份、稽核設備─友旺MA3200 (心得)

友旺的MA系列,是該公司新推出的郵件管理設備,主要為企業提供郵件備份、稽核的功能,並能將較為早期的郵件,歸檔到內部網路的儲存伺服器,做離線備份,待日後有需求時,再掛載於系統調閱,找尋所需要的郵件。

而這次我們所測試的MA3200,是該系列5款設備(MA1200~MA6200)當中的中階型號,就效能而言,在每封郵件體積為100KB的情況下,設備每日最多能接收55,000封的郵件,相當於5.5GB,最大的同時連線數為1,000,000個。

可採透通或者橋接的架構部署,並支援HA的備援功能
MA3200的外觀為機架式、1U高度的機架式設備,並採用和其他同廠牌產品迥然不同的黑色機殼。

在它內建的4組GbE埠當中,前2埠是連接內部網路之用,可採不需要變更原有網路設定的透通,或者單埠橋接的架構部署,而且還能對應企業內部的多個郵件網域;接下來的1埠是與另外一臺同型號設備建立備援的HA埠,提供Active/Standby(A/S)的功能。不僅如此,當其中一臺設備完成韌體的更新之後,還可以為另外一臺設備進行更新,使得所有設定皆能成功同步,至於最後1埠則是備用的連線介面。

在企業原先僅有一臺郵件伺服器的情況下,MA3200可以透過本身的垃圾郵件過濾功能,排除內容異常的郵件進入企業的郵件系統。

它也具備郵件掃毒的機制,透過該廠牌資安設備一貫使用的Sophos及ClamAV等2種模組,偵測惡意程式的存在。這些功能雖然在同一類型的設備當中並不少見,但MA系列的做法是直接內建,並且在設備上線之後,即可啟用原廠表列的所有功能──除了前述的Sophos掃毒引擎為付費性質的套件之外,其他皆可免費使用。這和許多設備需額外購買垃圾郵件過濾,及掃毒功能的做法較不相同。

具備設定精靈及正體中文化的網頁介面,操作相當容易
MA3200主要是透過網頁介面,設定設備的各項功能,和多數國產的郵件管理設備一樣,能切換為正體中文的語系操作,部署難度大為降低。

透過設定精靈,可以備份特定流向的郵件。

透過設定精靈,除了能夠設定網路埠的連線組態之外,亦能在此設定所要設定的郵件流向,預設是備份所有進出設備的郵件;對於在郵件伺服器內轉,並不直接通過設備的內部郵件環境,MA3200也支援Exchange的郵件封存功能,將複製到特定帳號的郵件,下載到設備儲存。

MA3200內建一臺500GB的硬碟,足以存放相當時間的郵件,設備可以透過網芳,將欲歸檔的郵件移動到NAS,或者提供檔案共享的電腦存放。

除了開放管理者查詢使用者寄出,及接收的歷史郵件之外,MA3200本身也具備SMTP伺服器的功能,將它做為寄件伺服器時,我們可以在這臺設備訂立郵件規則,對於符合條件(信件大小、主旨、寄/收件人…)的郵件,採取多種的處理方式,例如,能先暫存於設備,待審查過後,確認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會允許寄出,如此一來,在機密資料遭到外洩之前,企業就能加以防範。



-  心得  -



MA是一個管理郵件的程式,可以幫忙做郵件備份,就算使用者離線了,它的資料依舊存在,而且它有很大的記憶體來儲存這些郵件,在同一時間中也能一次就連線數為1,000,000個。 它也具備郵件掃毒的機制,偵測惡意程式的存在。這些功能雖然在同一類型的設備當中並不少見,但MA系列的做法是直接內建,並且在設備上線之後,即可啟用原廠表列的所有功能,跟一般的郵件軟體相比,真的有很多保障的功能。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566

合併報表軟體─倍力GCRS 3.0 (心得)

顧名思義,合併報表是一種財務報表,將投資公司與被投資公司所提供的財務資訊,透過合併沖銷處理所產生的文件,能用來表達更完整的財務資訊。而GCRS(Group Consolidated Report System)的著眼點,是從企業集團內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資料來加以合併沖銷處理,這些資料來自母公司與子公司ERP系統的前端業務交易系統與會計總帳系統。

這套系統架構很單純,須架設Java EE的應用伺服器平臺,可搭配Oracle Database與微軟SQL Server等資料庫系統。而使用者若要操作GCRS的相關功能,須透過瀏覽器登入系統,以開啟網頁操作介面,這套系統支援中(包含簡體中文)、英文等語系。

使用者在操作上也很簡易,在系統上輸入、匯入相關資料,隨後在網頁介面上操作,即可產生所試算出的Excel檔。

在導入階段時,企業要在GCRS介面上先建立集團的控制、持股關係,接著匯入合併個體與集團會計科目的資料,以及對應資料。

到了編表資料收集的階段,要匯入合併個體的試算表資料與內部交易資料,並且在GCRS介面上建立當期期末及平均匯率資料;接著是執行自動資料稽核,像是針對集團合併個體查詢資料稽核資訊,並且設定資料鎖定,進而執行合併個體與集團會計科目轉換。隨後的使用者作業是建立與產生相關的調整分錄,像是試算表調整分錄與權益法調整分錄。

這裡所謂的合併個體,是指所有受集團控制的子公司。

在最後的編表產製階段,使用者開始執行合併沖銷的作業、產生系統沖銷分錄,接著是建立手動沖銷分錄,產生合併工作底稿、也就是匯出合併工作底稿及沖銷分錄(可自動產生,亦可手動調整後再產生),並且針對集團科目餘額表轉申報用科目餘額表,執行查詢。


GCRS建立沖銷分錄後,可用網頁介面手動調整會計科目與對應的借貸數值。

完成上述工作後,使用者即可透過GCRS產生整個集團的合併報表,然後提交到證交所。至於報表格式的匯出,倍力這套系統目前支援Excel,以及XBRL等兩種。其中XBRL格式的支援,對於臺灣所有上市櫃(興櫃)公司也很重要,因為今後所申報的財務報表文件檔,都將採用這種格式。

提供工作底稿,可檢視合併沖銷明細與內部交易沖銷狀況
雖然GCRS看起來是以網頁介面來操作,但實際上使用者所獲得的是Excel格式的結果。以GCRS系統自動產生的合併個體資料稽核資訊檔來看,它以多份工作表,來呈現集團與所有子公司的各項資料提供狀況、未對應的項目,以及匯率資料的稽核,使用者對於系統所收集資料的完備度與缺少的項目,透過這個檔案的統計,一目了然。

由系統產生的合併工作底稿_沖銷分錄檔,也很具參考性,提供集團與子公司的合併工作底稿與沖銷分錄,描述了合併沖銷數、明細對照、內部交易沖銷。文⊙李宗翰


系統能產生合併工作底稿,方便使用者藉此向會計師解釋,進而使對方理解合併沖銷報表統計數值是如何產生出來的。



-  心得  -


合併報表是一種處理母公司跟子公司合併的軟體,跟一般的財務報表一樣,它也需要系統上輸入、匯入相關資料,隨後在網頁介面上操作,即可產生所試算出的Excel檔,並且針對集團科目餘額表轉申報用科目餘額表,執行查詢。 比起用人工的方式檢查還要來的方便且比較不會發生錯誤,只要須入一些需要的項目,它就可以把所有所需的資料通通呈現出來,使公司的財運狀況一目暸然。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550

資訊安全軟體─零壹BBEWS 1.5 (心得)

現在每臺個人電腦,幾乎都會安裝防毒軟體,但電腦病毒依舊是防不勝防。很多時候電腦中毒,防毒軟體不但沒有警示外,甚至也不能修復,只好選擇重灌或還原作業系統。

而我們這次測試的Beacon Behavior Early Warning System狼煙行為預警系統(以下簡稱BBEWS),它包含軟體與線上服務。像上述的情況,就能透過BBEWS蒐集電腦中的log檔及可疑檔案,回傳至BBEWS專屬網站─臺灣資訊綜合醫院(www.ithospital.com.tw)的後臺系統,由零壹科技的服務人員分析後,製造專屬的解毒檔案,以便讓電腦恢復運作。

BBEWS有隨機版與網路版兩種,分別適合個人用戶及多人環境的企業用戶,目前版本為1.5版。這兩個版本功能大致相同,但網路版則多出了網路主控臺,而且為Client/Server架構。安裝BBEWS網路版的主機為伺服器端,且會多出一項網路主控臺功能。

能夠收集及確認電腦的異常資訊,並透過IT醫院分析並給予解決方案
由於BBEWS的定位是輔助防毒軟體不足的地方,所以本身並無病毒防護或解毒功能,必需搭配防毒軟體使用。由於BBEWS與防毒軟體為個別獨立的程式,所以並無限制搭配的防毒軟體。話雖如此,BBEWS還是提供了基本的防護功能,像是特徵碼比對、隨身碟病毒及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病毒防護功能。

以特徵碼比對來說,它能夠比對電腦內的行為進行封鎖,譬如蠕蟲這類的感染型病毒,當它透過.dll檔企圖修改執行檔時,BBEWS會封鎖該動作。但它僅能進行封鎖,保護防毒軟體與自己的系統能繼續運作,病毒本身依舊存在。而特徵碼的資料庫,目前為不定期更新。

除了基本的防禦功能外,BBEWS最大的特色就是電腦檢查功能,共分作自我檢查、病毒檢查與全面檢查等三種功能。像自我檢查能快速檢視目前電腦上的資安設定;病毒檢查與全面檢查,則能在電腦狀況異常時使用。
但病毒檢查與全面檢查的功能差異在於,前者會透過BBEWS檢查檔案的數位簽章,以及是否符合病毒的特徵值,如果相符,就將可疑檔案收集起來回傳到臺灣資訊綜合醫院的後臺系統;而全面檢查則是多了BBEWS系統本身與作業系統的事件記錄,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全面檢查還會附上一份電腦的健診報表。但全面檢查功能需額外付費,系統內建3次免費服務。

可透過網路主控臺管理用戶資訊,並能查閱電腦資產異動狀況
在管理方面,BBEWS伺服器端的主機有網路主控臺,而搭配的資料庫為MySQL 5.1.42。網路主控臺的功能,可以讓管理者遠端安裝用戶端程式及派送任務。而BBEWS部署用戶端程式的方式較為陽春,管理者需設定用戶端作業系統上的防火牆與帳戶設定,並設定最高權限的帳號與密碼,才能大量將用戶端程式部署至所有員工電腦上。

而在網路主控臺的用戶端列表中,我們可以查閱用戶資訊會顯示電腦名稱、IP位址,以及電腦資產的資料。較特別的是,網路主控臺也能查閱電腦的資產異動,當受控電腦的軟硬體發生變動時,在用戶端資訊欄會有圖示提醒管理者。不過,較可惜的是網路主控臺沒有提供像網卡位置這類識別用戶的資訊,並且也不能與Windosw AD整合,在管理上較不方便。

在任務派送方面,管理者能透過網路主控臺,對群組內的電腦執行派送日常管理、電腦檢查、監控服務及報表分析等四大類任務,方便交付任務給多臺電腦,也能夠即時調閱各電腦的運作效能或行為監控圖表。其中,日常管理的功能是隱藏/顯示用戶端圖示,或是移除用戶端軟體等功能,其餘三類任務則是進行檢查或報表分析。


管理者在網路主控臺,除了能查閱用戶端主機的電腦資產、連線資訊、監控功能是否開啟外,也能夠同時發送任務給多個用戶。

較特別的是主控臺與IT醫院遠距醫療服務這兩項功能,提供類似於TeamViewer這類遠端軟體的功能,可以遙控桌面及傳輸檔案,方便管理者連線到用戶端,直接檢查問題。兩者差別在於,主控臺是伺服器端連線到用戶端操控,而IT醫院則是讓BBEWS的工程師連線進來檢查。該功能使用時,會發送請求到用戶端,確認後即可進行操作。

管理者能透過行為監控,查閱用戶端電腦的使用
BBEWS的用戶端軟體,除了病毒檢查外,還有許多系統優化的工具可以使用。像修復系統漏洞、清理垃圾檔案與歷史痕跡等小工具,雖然感覺類似部分系統優化軟體,但有些功能的確比較罕見。以修復系統漏洞來說,BBEWS會替管理者篩選微軟的更新檔,只針對安全性進行更新,其餘像是IE 8之類的軟體安裝更新則會省略。

除此之外,BBEWS還提供了監控與最佳化這2種工具。

監控功能有運作效能、開機效能與行為監控等三種可以選擇。以運作效能來說,它能查閱24小時內的處理器、記憶體與硬碟I/O的使用率。讓進階使用者能自行檢查是哪個程式造成處理器使用率偏高,造成電腦緩慢。而開機效能能查閱的項目與運作效能相同,但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會記錄開機後6分鐘內的資訊。如果開機太慢,則可透過該功能檢查。


使用者透過開機效能工具,能夠查閱開機後360秒內的處理器、記憶體及硬碟I/O的使用率資訊,並能進一步查詢是哪個程式影響。

行為監控則不同,它會記錄URL連接、處理程序、網路連線與崩潰軟體這四種資訊。管理者可透過主控臺,檢查各用戶端最常使用的軟體、連線的網站等資訊。

最佳化方面,BBEWS有深度分析與開機管理這兩項功能。

深度分析能夠檢查處理程序、系統服務、ActiveX控制項等8種資訊。管理者可以簡單地檢視各個程式的名稱、來源與安全級別。如果軟體沒有數位簽章,安全級別則會標示成未知,讓管理者能簡單區別出可疑程式。開機管理功能則會列出開機時隨之開啟的軟體,讓管理者自行選擇哪些軟體需要被開啟。較特別的是,這類功能大多只能選擇開啟或關閉,但BBEWS則能設置延遲啟動。文⊙陳思翰


使用病毒檢查時,BBEWS會檢查電腦內的程式,並將不具有數位簽章且符合病毒特徵值的可疑程式,壓縮後回傳到IT醫院分析。




-  心得  -


BBEWS擁有一個專業的服務單位,當電腦有異常時,只要回傳給公司,他們就會找專人設計解毒軟體,讓系統再次恢復正常,而且也有兩種版本,分別可以讓個人電腦和公司使用,針對不同需求設計不同的內容,由於BBEWS的定位是輔助防毒軟體不足的地方,所以本身並無病毒防護或解毒功能,必需搭配防毒軟體使用,但當發現像是蠕蟲出現在電腦中,它就會自動封鎖住動作,以防止蠕蟲使電腦癱瘓,但它僅能進行封鎖,保護防毒軟體與自己的系統能繼續運作,病毒本身依舊存在,所以還是得依靠防毒軟體解毒,BBEWS只要搭配著防毒軟體,就可以讓電腦遠離病毒的侵襲,十分的好用。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565

書摘─111條來自雲端的創業教戰守則 (心得)

有些點子一問世就驚天動地,有些則需要時間醞釀。salesforce.com的點子打從一九九六年我還是甲骨文資深副總裁時就已在醞釀當中。那時我在甲骨文已待了十年,眼看著這輩子都要在這家公司裡上班了──這是我過去從未預期過的。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但是又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離職?開家新公司?把甲骨文帶往新的方向?我希望求得生命中的平衡點,也找尋著能夠追逐有意義事物的契機。我休了一段自己亟需的假期,在夏威夷的大島(Big Island)租了一間小屋。在那兒,我享受著在大海中與海豚們一起游泳的樂趣,也真正有了足夠的時間想想未來。

教戰守則1:給自己充電的時間
我的一些朋友,包括在甲骨文的同事,跑來找我。我們針對未來可能的樣貌以及我們想做的事有了一些長談。在花時間陪我的朋友中,也包括卡崔娜.賈奈特(Katrina Garnett)與泰瑞.賈奈特(Terry Garnett)二位。泰瑞和我是在他經手甲骨文的行銷與事業發展時成為朋友的,後來他跳槽到洛克菲勒家族的創投分公司范洛克(Venrock)創投去,該公司以投資於蘋果、英特爾等企業的聰明之舉聞名,當時的他正負責投資一些草創階段的新創公司,我很崇敬他的市場本能。一天,我們在游泳時,開始討論起線上搜尋引擎以及網路是如何讓消費者的一切產生改變。

我對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之類的網站很感興趣,它為消費者購物的方式帶來革命。我也覺得,網路會改變企業版圖。我告訴泰瑞,自己正在研究如何把消費者網路的好處運用到企業領域中。他熱誠地鼓勵我追尋自己的網路科技事業:「你在甲骨文待這麼久了,安全做法你已經知道了,」他說,「但我認為你是個創業家,我覺得你可以做點新事情。」

在夏威夷待三個月後,我和一個站在類似十字路口的朋友亞純.古普塔(Arjun Gupta)一起到旅行印度兩個月。在印度,我們有了難以置信的覺醒。給我們最大鼓舞的是與達賴喇嘛的會面,他談到要找出自己的天職,也談到社會服務的重要性。我們也從印度上師暨人道主義者古儒吉(Sri Sri Ravi Shankar)那裡有所開悟。不過,對我而言,最為關鍵的是與瑪塔.阿里達南達瑪義(Mata Amritanandamayi)的會面,一般人稱她為阿瑪契(Ammachi),她有「抱聖」(the hugging saint)的稱號,因為她溫暖地擁抱每個前去拜會她的人,目前至少已擁抱過三千萬人次,而她的臉上也留下了遇見這麼多人的痕跡。有「永恆極樂國度之母」(mother of immortal bliss)稱號的她,把生命都奉獻在減輕他人痛苦上。

亞純與我私下與阿瑪契會面,就是她告訴了我「在回饋世界的同時,追逐個人職涯目標」的概念與可能性。我意識到,自己毋須在經營事業與行善間抉擇,我可以結合二者的價值,努力在雙方面同時成功。我告訴她,我有意離開甲骨文,但她說,「時候未到」。

這段長假是我職涯中最有收穫的一段時光,肯定也是帶來最大影響的一段時光。在自己需要時,別害怕休息一下。你可能會學到一些足以改變人生道路的事情,至少你可以拋開讓許多辛苦工作、富創業精神者備受折磨的那股「燃燒殆盡」的感覺。

教戰守則2:懷抱遠大夢想
我看到了以新方式提供企業軟體應用程式的機會。我的願景是要讓軟體更易於購買、易於使用,也更大眾,不會有安裝、維護以及經常升級的複雜狀況。我們並不銷售價值數百萬美元、得花六到八個月安裝,在硬體與網路上又必須投資龐大金額的套裝軟體CD;我們想做的是,以一種稱為「雲端運算」的模式銷售「軟體即服務」。企業為自己所用的服務按人按月支付費用,這些服務會藉由網路,即時在雲端裡提供給他們。

如果我們自己代管服務,並以網路做為傳遞服務的平台,顧客就不必在安裝程式時暫停營運。軟體可以安置於網站上,顧客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透過任何設備存取,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這套模式讓軟體變得更近似於水電,就好像你每個月付電費那樣。顧客為何不能以按月的方式付費,在任何他們希望的時間或地點使用服務?

這套提供服務的模式,目前看來似乎甚為理所當然。今天,我們之為「隨選」、「軟體即服務」、「多用戶」(multitenant,又稱共享基礎架構shared infrastructure),或是雲端運算。事實上,《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前執行編輯,也是資訊科技產業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尼古拉斯.卡爾(Nicolas Carr),在那之後曾寫過兩本暢銷書認同這樣的概念。卡爾甚至建議,「自來式供應」的運算所造成的經濟與社會衝擊,會與百年前發生的「企業停止使用蒸汽機與發電機自行發電,插電使用新建好的電力網路」一樣深刻。

這產業已經走了好一段路,但回想我們當年開始時,根本沒有這些產業支持者,甚至於沒有文字可以描述我們相信將會展開的運算革命。即便當時尚無任何形式的「軟體即服務」產業,我仍相信,所有軟體最後一定會從雲端裡提供。我很快就發現,為追尋我的夢想,自己必須充滿熱情深信不疑,並做好經常為它辯護的準備。在我們初創時期學到的這堂課,目前仍指引著我們前行。

教戰守則3:相信自己
我在夏威夷時,一家顧客關係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公司西貝爾系統(Siebel Systems)公開上市了。我曾和該公司創辦人湯姆.西貝爾(Tom Siebel)在甲骨文共事過,也對於他所開發而且運用到西貝爾系統去的一套叫「甲骨文自動銷售與資訊系統」(OASIS, Oracle Automatic Sal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的業務團隊自動化產品很熟悉。我認為,能夠讓業務人員追蹤銷售機會、管理連繫狀況、監看客戶資訊的程式,是很棒的點子,我也是早期投資在他這家公司的天使投資人。西貝爾公司上了軌道,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讓我淨賺了一筆報酬,但我也很清楚,那項產品的一些缺陷。這促使我有了這樣的想法:銷售自動化(SFA, sales force automation)以及顧客關係管理,極有潛力可以改革為以隨選方式提供、改革為服務的形式。

銷售自動化的市場很大;任何企業都擁有某種業務團隊存在。在一九九○年代末期,我投資於這類公司上,當時它們確實還有改善的空間。企業軟體對顧客而言尤為負擔,它需要維護與客製化,這可能得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搞定。它也需要龐大的資訊科技資源投入,所需要的金額也比大多數企業願意投注在這方面的金額還要高。我同樣感到好奇的是,即便這種軟體這麼難搞,卻還是受歡迎到不行。我認為這是一項事實所導致的:如果該軟體能提高銷售生產力達百分之五,對企業而言就是很有意義的不同了。我很好奇,如果我們提供一種同樣可提高生產力這麼多的產品,卻又能夠更輕鬆負擔與使用的話,會怎麼樣?投資能否在六到十二個月內回收報酬,而非三到五年?對我而言,以簡單又不昂貴的隨選服務取代傳統的主從式架構,似乎是件確定的事。

我和湯姆.西貝爾針對打造線上CRM產品聊過幾次。典型的授權軟體售價都十分昂貴,低階產品對每位使用者的授權金額可能在一千五百美元左右。更糟的是,購買昂貴軟體並非唯一的花費,還可能需要多花五萬四千美元購買售後支援、一百二十萬美元做為客製化與諮詢費用;三十八萬五千美元購買跑軟體的基本硬體;十萬美元聘請管理人員;以及三萬美元的訓練費用。在一九九○年代,要讓兩百人使用一套低階軟體,得花費的總成本光是第一年就過一百八十萬美元。

最離譜的是,這套昂貴的軟體(而且管理起來甚至更昂貴)成了「閒置軟體」(shelfware),因為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的調查,西貝爾提供出去的軟體授權竟有百分之六十五對方從未使用。

我告訴湯姆我所想像的「軟體即服務」的CRM解決方案。我們的「訂戶」可以每月只付小額費用(五十至一百美元,這加總起來只有傳統系統的一半不到),我們可以「經營」它,這樣客戶就可以省掉安裝軟體的複雜過程。湯姆太喜歡我的點子了,還邀請我加入西貝爾。

不過,在進一步深談後,我發現湯姆眼中的潛力,只在於小企業部門而已,它只占西貝爾市場的一小部份。但這點子在我眼中的吸引力卻大得多,我認為它是足以在軟體產業引發革命的東西。我很清楚,立基於網路上的應用程式,最後將會取代傳統的離線軟體。對這點子我開始充滿熱情與瘋狂,也決定自己追逐它。


-  心得  -


雲端,這個名詞在電腦方面是個很創新的東西,利用雲端,不用浪費電腦的任何空間,就可以在雲端中存取很多的資料,不用狂花錢去買記憶體,只需要家中有網路就可以使用,是個十分方便的東西。現在很多的人也開始使用雲端系統來創業,利用它的方便性、流通性,相信雲端這東西在未來也會有很好的發展。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365

10分鐘搞定微軟免費資料庫安裝 (心得)

在Windows環境架設微軟SQL Server資料庫系統,原本是非常簡單、快速的,而且,當時,有不少獨立軟體開發商(ISV)都很樂意將免費版的MSDE(Microsoft Desktop Engine)整合在他們的產品中一起安裝、部署出去。後來,隨著產品的改版、微軟因應對於安全性的嚴謹要求等種種原因,安裝SQL Server資料庫的作業變得很花時間,搭配與整合SQL Server後續版本的套裝應用系統也越來越少見,這部分的變化,在我們歷年來測試企業IT軟體的過程中,有明顯的感受。

最近一兩年,我們發現搭配SQL Server的套裝應用軟體是比過去多了(大部分是SQL Server 2005 Express),再回頭重新檢視SQL Server 2005和2008的Express版安裝步驟,的確是簡化到更容易操作、更快完成的地步。但這段期間,我們發現網路上出現了另一套整合式軟體,提供比SQL Server Express傳統安裝更好用的建置方式,那就是微軟Web Platform Installer(Web PI)這套工具。

根據微軟網站上的資料,Web PI是在2008年10月釋出Beta版,1.0版約在8個月後出現,到2010年中,2.0版推出(也是我們用最久的版本),而3.0在今年4月已經可以下載、使用。

Web PI能做的事情,並不只是協助安裝SQL Server Express,它還能用來安裝其他微軟網站平臺所需的軟體產品與延伸套件,現在甚至跨到非微軟的各種網站應用程式,成為一個可立即安裝、使用的軟體市集。在微軟Windows Server Division WebLog部落格上曾有一篇介紹WebPI的文章中,標題就以「One click to Install Them All」來描述它,這的確表達了這套軟體對於快速建置微軟網站平臺的作用。

從MSDE到SQL Server Express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MSDE除了Microsoft Desktop Engine,還有好幾種別名,像是Microsoft Data Engine、Microsoft SQL Server Data Engine,在SQL Server 2000是微軟主打資料庫版本的時代,它曾是許多ISV都會搭配,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得的資料庫系統,但隨著微軟應用程式平臺.NET化、安全性必須大幅提升的態勢下,2005以後版本的SQL Server在安裝時,對於電腦作業環境需求增多(系統須先安裝.NET Framework等套件),拉長了整個部署時間,使得當時大部分使用者或廠商,寧可繼續使用SQL Server 2000而不願用新的版本。

從那個時候起,與MSDE性質相似的SQL Server版本名字也改了,稱為Express版,目前最新的一版是SQL Server 2008 R2 Express。

所幸隨著個人端與伺服器端Windows平臺版本升級比例增加,使得一些微軟平臺須搭配的系統元件,在這幾年來逐漸獲得普遍部署,加上這套軟體持續改進,連帶使SQL Server安裝複雜度也逐漸降低,即便如此,建置這樣的資料庫系統還是要花上不少時間,特別是在比較早期的作業系統上,如Windows XP與Server 2003。

假如我們在Windows XP SP2的電腦上,想要安裝SQL Server 2008 R2 Express,會提示請你先去下載、安裝.NET Framework 3.5 SP1和Windows Installer 4.5,隨即離開安裝程式,等到你完成上述工作,恐怕也是將近半小時之後的事情了。

有沒有辦法讓這樣的作業一氣呵成?而且不會太複雜、不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就能做到?其實是有這樣的工具,而且是微軟自己開發的免費軟體,那就是Web PI。

在網路頻寬充裕的連線環境下,有了這套軟體的輔助,是可以用非常簡單、快速的方式安裝SQL Server Express這樣的應用軟體,而且是線上直接下載兼安裝,足以媲美許多個人端軟體的部署方式,如Adobe Reader、Adobe Flash Player、Google Chrome等。

歷代免費版SQL Server的安裝方式變化
在SQL Server 2000當道時,要使用免費版MSDE的系統門檻相當低,安裝檔不到80MB,下載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對於作業系統也沒有太特殊的需求,從Windows 98、NT到XP、Server 2003都適用。而且操作上沒有太複雜、難理解的選項,你只要會按「下一步」、懂得設定資料庫管理者身分認證的方式,以及是否要加裝進階服務,就可以快速完成部署。

但到了SQL Server 2005以後,在全新系統安裝資料庫這件事,變得很麻煩。例如,Windows作業系統必須要加裝.NET Framework 2.0或3.5、Windows Installer 4.5;執行SQL Server安裝程式後,需要操作的步驟也增多,像是安裝Setup support files、系統組態檢查(檢查系統目前的軟體環境是否符合SQL Server運作上的需求),接下來才選擇需要的SQL Server功能套件。在這版剛推出不久時,安裝過程中,系統一旦發現缺少安裝任何一個元件,就不會讓你進到下一個步驟,你必須另外用瀏覽器連至微軟網站找到它們並下載、安裝,並且重新執行上述所有步驟。

然而,接下來的設定步驟也不容易。例如Instance組態與相關系統服務權限設定的步驟上,也有可能因為自己不夠熟悉SQL Server,而不知該如何設定Instance ID與對應的帳號身分權限而卡住。



-  心得 -


Web PI能做的事情,並不只是協助安裝SQL Server Express,它還能用來安裝其他微軟網站平臺所需的軟體產品與延伸套件,現在甚至跨到非微軟的各種網站應用程式,成為一個可立即安裝、使用的軟體市集。有了Web PI 就可以很簡單的下載SQL Server Express之類的軟體,一下子就可以安裝自己想要用的軟體,不用花那麼多錢去買 。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457

多功能複合機─Canon iRA C2030 (心得)

C2030在定位上適用於中小型企業單位,它內建2GB記憶體與80GB硬碟,每分鐘可列印30張(30PPM),其列印解析度為1200pi×1200dpi,掃描解析度為600×600dpi。與去年推出的C5000系列產品相比,基本功能差異不大,主要差異在印速與部分功能設計,像是操作面板無法調整角度,以及不支援直接掃描成PPT檔案格式的功能。

在印速與品質的測試方面,C2030的每分鐘列印速度達30頁,雙面列印時,每分鐘大約可以列印14張,而在掃描速度上,自動進紙器的掃描速度比列印快,每分鐘能夠掃描40張雙面文件。至於列印品質方面,這臺複合機的碳粉均勻度與線條測試沒有問題,列印文字邊緣圓滑,細小字體也可以列印得相當清楚。

在列印滿版A4圖片時,明顯看出色彩濃度稍濃,因此色彩呈現較為鮮豔。值得一提的是,列印多份文件時,C2030所輸出的文件會依據不同列印工作,將印出的文件錯開擺放,如此一來,同時印出多份文件時,也可以迅速分辨出不同份的文件。

增加個人化設定,可符合每位使用者不同的作業習慣
相較於過去iR系列產品而言,新系列產品在外型、顏色、操作介面都有不同的設計,機身尺寸也比較小,能適應更多的環境空間。從C2030來看,它採用5.7吋的彩色觸控螢幕,並具有簡易的操作面板,只要在面板上啟動主要功能鍵後,後續操作都可以在觸控介面上執行,而觸控介面上的介面呈現也做了優化的設計,使用時可以更直覺,像是主功能表的圖像化選單,以及影印、傳送等功能介面也很容易操作。


在iRA C2030的網頁式的管理介面中,右側具有「直接列印」的功能,若電腦未安裝驅動程式,可從此處操作,將文件列印出,而右下的管理工具可以針對安裝的外部開發應用程式做管理。

透過事先設定好的快速功能鍵,更能夠達到簡化工作流程的目的。舉例來說,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使用習慣及需求,自行設定個人化的選單介面,只要自己的帳號登入,即可編輯專屬的操作介面及背景,相當實用。也可以設定啟動時的預設螢幕,以配合管控方式實行。


主功能表的功能選單相當簡單明瞭,並能將常用的功能設定為主功能表首頁。而自訂功能表的設計,可以建立共用與個人的常用設定,能夠幫助個人使用者迅速執行常用的列印、掃描設定,減少時間浪費在重複的列印設定調整上。

在操作面板的設計上,除了主功能鍵、自訂功能鍵以及其他基本按鍵外,這臺複合機也提供觸控筆,並能快速的調整螢幕亮度,方便使用者操作觸控介面。此外,面板右側具有與USB埠的設計,可以列印USB隨身碟中的資料,或是將掃描的檔案存至USB碟中,同時,這個連接埠也可以用來連接鍵盤等周邊設備。

C2030機身的細部設計似乎有不少有趣的地方,像是機身前側的總電源開關加裝了半透明的保護罩,能避免誤觸的情況發生,而機身左後方還具有一個散熱風扇的開關,相當特別;而機身左側可以加裝一個廢紙回收盒,此外,打開前側機身擋板,我們可以發現4色碳粉匣呈斜立的方式排列,與一般水平排列不同。在進紙匣方面,它附有4個250頁的進紙匣,只需輕壓進紙匣上的開關按鈕,進紙匣便會彈出,比傳統手動拉出的方式省力。而手動送紙托盤可容納100張。

還有一個相當特別的功能,可以達到共享遠端傳真的應用方式。舉例來說,只要企業內有一臺C5000系列產品選配傳真套件,在同網域內的C2030只要安裝遠端傳真工具,便即可透過該臺C5000系列產品進行傳真收發。


當出現卡紙狀況時,故障排除可從機身右側解決,只要照著螢幕中所自動提示的圖示與說明,開啟機身蓋板,並檢查卡紙問題,即可完成。

支援卡片辨識的身分認證系統,並提供多種選購的控管機制
在管控方面,這臺C2030可藉由部門識別碼功能建立各個部門的ID和密碼,並針對影印、列印、掃描、傳送等功能進行管控,最多可註冊千個使用者帳號與密碼。使用上,除了預先設定列印密碼的安全列印方式,也可採用透過卡片識別系統辨認使用者身分的方式,讓列印驗證管理更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選購Canon所提供的卡座(支援HID的卡片格式),也需搭配Canon所提供的卡片,因此無法與企業內的其他門禁卡片整合。


uniFLOW SSP共有4種認證方式,其中搭配讀卡機的認證方式最容易,只要走到具此功能的複合機前,以感應卡片驗證,使用者就不需要再記憶1組密碼。不過,這套機制目前最多能適用於50個使用者。

此外,Canon複合機可透過MEAP(Multifunctional Embedded Application Platform)機制,從外部開發出更多的應用程式,在這新一代產品中,已可選購幾項實用的解決方案。

例如,uniFLOW SSP就是一套不需要伺服器後臺機制的漫遊列印機制,列印時,文件並不會從個人電腦先傳送出去,而是保留在列印序列中,當我們走到複合機認證成功後,始可印出文件。特別的是,我們可以在網域內任何一臺具有此功能的設備,將文件列印出。

在安全控管上,用戶可選購iWSAM文件稽核解決方案,做到影印、列印、傳真、掃描等動作的備份,並保留影像檔以方便日後查詢。

另一個選購方案是iW Accounting Manager for MEAP,管理者可藉由部門識別碼和電腦登入使用者名稱,追蹤每個使用者的列印行為,例如計算雙面、彩色列印的使用比率,進一步評估紙張、耗材的浪費程度。同時,管理者也可編輯提示訊息,讓使用者在每次登入時便能夠看到,達到提醒的效果。文⊙羅正漢


從Accounting Manager for MEAP的使用者介面上,可清楚顯示個人使用狀況,像是黑白/彩色印量、回收紙張印量,以及雙面列印與N合1的列印比率,如此一來,可監控使用者是否過度浪費耗材。



-  心得  -



多功能複合機一再的創新,Canon iRA C2030 裡有個人化的設計,可以依照個人的不同而改變它的設定,方便自己使用,它也會自動幫忙把不同份的文件分開來,才不會搞亂,而花更多的時間去分類,節省了很多的時間,而且也會自動記住平常的使用方式,就可以不用每一次要用都要重新設定一次,列印品質方面,複合機的碳粉均勻度與線條測試沒有問題,列印文字邊緣圓滑,細小字體也可以列印得相當清楚,真的很方便。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858

Ethernet Fabric (心得)

傳統乙太網路架構只支援不同階層網路之間的縱向傳輸,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增加了延遲時間,加上防止迴圈的STP協定造成部分傳輸路徑遭封閉,降低傳輸路徑自動配置的彈性。

隨著企業資料中心虛擬化規模不斷擴張,大量虛擬機器必須在本地端或資料中心之間進行流量交換,因而更重視低延遲、自動尋徑、單一管理平臺和虛擬機器隨選配置等功能,為資料中心網路架構帶來新的挑戰。

特色 建立L2資料鏈結層的路由機制
因此,Ethernet Fabric應運而生,以Inter-Switch Link(ISL)協定取代傳統乙太網路的STP協定,將交換器的主要功能獨立出來,包括網路卡的端點連結功能、背板的傳輸交換功能,以及自動配置傳輸路徑的L2路由管理機制。讓負責端點網路連結的終端交換器設備擔任網路卡的角色,取代原本匯集層和存取層的交換器,連結到核心交換器統一進行流量交換和管理設定等功能。最後,不同廠牌的核心交換器再透過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TRILL)協定互通整合。

如此一來,資料中心網路架構的運作彷彿在單一臺交換器內進行資料交換,不僅可以降低延遲時間、增加擴充彈性,更簡化了原先三層式網路架構的複雜度,加快虛擬機器移轉與流量交換。

由於Ethernet Fabric建立了L2路由機制,加上ISL協定使每條傳輸路徑都是Active,每臺交換器之間不僅能夠辨識彼此,還會自動選擇最短傳輸路徑,自動進行橫向傳輸與頻寬匯聚。另外,當IT人員增添或去除其中一臺交換器,導致某條封包傳輸路徑變更或中斷時,其他交換器並不會因而中斷,反而能夠自動更新L2路由和管理設定機制。

更重要的是,Ethernet Fabric可使虛擬機器跨越實體伺服器、伺服器機架,甚至跨越資料中心進行移轉,而且移轉後的虛擬機器針對各種應用服務的設定清單也會隨之移轉, IT人員不必重新在移轉後的實體伺服器上進行設定。





-  心得 -


Ethernet Fabric可使虛擬機器跨越實體伺服器、伺服器機架,甚至跨越資料中心進行移轉,而且移轉後的虛擬機器針對各種應用服務的設定清單也會隨之移轉,可以減少很多的時間再重新打一次資料,Ethernet Fabric之間每台連接器都會自動尋找最短的路徑來傳送資料,而且就算友一條線中斷時,其他的還是可以正常的運作,就不會出現突然無法傳送的窘境。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818

防火牆─Palo Alto PA-4060 (心得)

PA-4060的防火牆效能高達10Gbps,而在防護功能全開之後,也有5Gbps的表現,使得這款設備能部署在大型企業,或者ISP電信端等高流量的環境;另外,它的最大連線數為200萬個,每秒新增的連線數上限則為6萬個。

PA-4060主要採用光纖等級的介質做為連線介面,它的網路埠包含4組10Gbps的XFP埠、4組SFP埠,及1組GbE介面的管理埠,使得企業能以Out-of-band的方式,管理這臺設備。

整體來說,PA-4060的網路埠設置,與我們2010年底測試過的PA-500相當類似。這臺設備的第1、2組網路埠,同樣為橋接模式部署之用的VWire透通埠,其餘各埠則未指定角色,實際設定時,可隨著企業的需求不同,而做修改為提供NAT功能的L3埠,及具備封包鏡射的TAP埠等多種角色。

除此之外,PA-4060本身的多組網路埠,還能以頻寬聚合(802.3ad)的方式合併,使其能提供更為高速,及傳輸不中斷的連線。

在PA-5000系列防火牆設備發布的期間,Palo Alto也同時完成PAN-OS 4.0韌體,及Panorama 4.0管理伺服器的改版。而最近除了新款設備的推出之外,這家廠商原有的PA-4000系列高階機種,乃至於PA-500系列的基本款也都可以更新到此一版本。

能透過多種方式新增App-ID特徵碼
Palo Alto的防火牆,是一款以應用程式防火牆為主要功能的設備,透過App-ID、User-ID,及Content-ID等3種機制,來控管進出設備的流量。

其中,App-ID的特徵碼,使得設備能在網路的第7層檢測封包內容,及連線行為,從而確認其真實種類;除此之外,設備還能帶入User-ID的機制,建立連線與使用者身分之間的關連;另外,還能透過Content-ID所屬的防毒、IPS,及網頁過濾等功能提供防護。

然而,許多企業會根據本身的需求,開發ERP等專屬的應用程式,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以設備內建的App-ID特徵碼並不足以完全識別進出設備的各種流量。

因此像是我們測試PA-500時,所搭載的PAN-OS 3.1版韌體,用戶便能以自定的方式,新增App-ID的特徵碼;而在PAN-OS 4.0推出之後,這項功能的操作選項又更加完整,使得App-ID的機制,能迎合更多不同環境的需求。

App-ID的特徵碼,可以透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新增。就多數企業的情況來說,由於應用程式所在的伺服器是以固定IP,及通訊埠的型態開放給使用者連線,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上述的2項資訊,採較為簡單的方式建立特徵碼;或者,視應用程式連線的型態來新增,但設定上的難度較高。


看大圖
在內建的App-ID特徵碼之外,企業亦能自行在PA-4060新增特徵碼,辨識自行開發的應用程式流量,使得防火牆對於流量的管理更形精準。

可以整合GlobalProtect,強化SSL VPN的連線安全
Palo Alto的防火牆提供IPsec,及SSL VPN等2種伺服器,做為使用者從遠端連入內網之用。其中,SSL VPN是透過安裝於個人端電腦的NetConnect連接器軟體,以全通道的方式連線,該軟體在部署上,能相容於Windows XP~7的平臺,以PA-4060這臺設備來說,最多能夠建立125個通道。

從PAN-OS 4.0版本的韌體開始,Palo Alto的防火牆規則,可以套用Host Information Profile(HIP)的設定檔,對於內部連線的個人端電腦,提供類似於NAC的端點安全檢查。或者,企業也可以將HIP的設定套用於GlobalProtect,防護欲透過SSL VPN連線的電腦,使得沒有安裝防毒軟體,或者病毒碼過舊等狀態未能符合規定的電腦,被排除於內網之外,避免使用者在外所感染的惡意程式藉機流入;在授權方面,這項功能必須額外付費才能使用。原廠表示,它的支援對象目前以Windows平臺的個人端電腦,至於iPhone等智慧型手機,及iPad一類的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則是要到今年的第3季才會納入管理範圍。

除了防毒軟體,HIP支援的項目還包括了作業系統的版本、應用程式的更新檢查,個人防火牆、反間諜程式等資安軟體,乃至於同類型功能產品較少支援的磁碟備份與加密,同時,企業更可以根據需求,而自定檢查項目。

GlobalProtect在架構上,可以分為Portal,及Gateway等2種角色,其中,企業需在已經部署的Palo Alto防火牆當中,指派一臺設備擔任此一角色;至於Gateway,則是根據本身的HIP設定檔,檢查個人端電腦狀態的角色。

當使用者在GlobalProtect的保護下,連接企業的SSL VPN服務時,必須先連到Portal的入口網頁,輸入帳號、密碼通過驗證之後,可從Portal所在的Palo Alto防火牆,下載GlobalProtect的用戶端軟體安裝,除了一般常見的32位元版本之外,也同時提供64位元的套件,最後,該軟體會收集個人端電腦的資料,傳送到連線路徑最短的一臺Gateway設備做檢查,並根據結果,決定是否提供存取內網的權限。

透過HIP群組的設定,我們可以在執行GlobalProtect時,套用多個HIP設定檔來檢查電腦,除了全部通過才能開放權限之外,也能設定為只要通過一個即放行,對於具備一定防護能力(例如有安裝防毒軟體,但僅有1、2天未更新防毒碼),或者不屬於該企業所有的個人端電腦,也允許連線,以較為寬鬆的政策提供SSL VPN連線的管理。

針對HA的備援功能也有所強化
防火牆之間的HA備援,也是PAN-OS 4.0的改版重點,使得2臺同型號的設備之間,可以採Active/Active的模式,讓所有設備都可以上線、同時提供服務。不僅如此,透過新版韌體,Palo Alto的防火牆設備能以多種模式,架構出HA的機制,這對於欲導入新設備來汰換既有產品的企業來說,就相當重要,不須因此改變原有的網路架構。

以PA-4000系列以上的型號來說,它在HA功能的特別之處,在於內建了2組固定的HA埠,不過,設備的其餘各組網路埠也都能轉換為HA埠使用,在設備之間距離較遠的情況下,能以光纖的介質,與另一臺設備建立備援連線。




-  心得 -


設置防火牆,可以防止駭客入侵而資料被盜取,讓電腦的使用者可以用的安心,自己的資料也才不會被惡意人士拿去,Palo Alto PA-4060 防火牆有很多貼心的設計,它可以防護欲透過SSL VPN連線的電腦,使得沒有安裝防毒軟體,或者病毒碼過舊等狀態未能符合規定的電腦被排除於內網之外,避免使用者在外所感染的惡意程式藉機流入,也有很多內定好的功能,讓使用者用起來十分的方便。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368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鑑識會計 (心得)

鑑識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是近年來會計專業結合IT專業熱門的議題,透過會計專業加上IT的鑑識工具,協助企業調查舞弊或不當行為,並提供可在法庭作證的有效證據,找出企業財務舞弊之處。

特色 找出企業舞弊的環節
臺灣從2006年起,因為陸續發生企業集團管理階層掏空案,例如力霸、台鳳、東隆五金、太平洋電線電纜等,另外,也有國票金所發生的內部員工舞弊造成的重大經濟案件。在在都讓企業對鑑識會計需求逐漸增溫。

臺灣對於上市、上櫃企業規定相當嚴格,除了財務報表都必須經由會計師簽核,對於其他管理階層也都有嚴格的規範,並強調要做到資訊揭露透明化,以及建議並落實內控及內稽制度。

但是,為什麼這些內控措施無法有效防止或偵測到所有舞弊或不當行為呢?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辦法做到適當的預防舞弊及不當行為,並切實偵測到舞弊的發生,以及一旦發現舞弊後,企業沒有採取適當的回應機制,以避免類似事情一再發生。

進一步區分一般鑑識會計的調查和內部稽核的差異,主要是調查深度與廣度的不同。鑑識會計調查人員是以犯罪偵察的角度去思考推測,是為了探究特定目的的真相,目的是希望找出罪魁禍首,會從文件調查和各種不同調查程序證實事情的真偽。但內部稽核則是調查公司內部作業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作業方式,稽核員是以專業懷疑的態度去推論和假設,為了財報和資安等一般常見稽核事項去尋求專業稽核意見,會使用一般分析性覆核和稽核技巧去質疑和判斷。





-  心得  -


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有很多公司內部的人員都很了解電腦,但是有些人員卻拿這些技術來做一些不法的事情,在以前,公司要找這出這些人員,通常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而且也得找到足夠的資料才能控告這些人員,但有了鑑識會計後,公司就可以輕鬆的找到他們犯案的資料以控告他們,幫公司省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而且也能使公司防範財務被掏空的情形再次出現。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554

巨量資料 (心得)

巨量資料(Big Data)指在一個資料集中的資料非常龐大,遠超過傳統常見的資料庫管理工具所能處理的資料量。例如在一個資料集有高達數10TB,甚至數PB的資料量。因為資料量大也造成了資料擷取、儲存、搜尋、索引、分享以及分析時的處理難度。

過去大多是科學研究會遇到這樣巨量資料的挑戰,例如高能物理分析、氣象預測、基因分析、生物研究、網路搜尋、財務或商業資訊分析等,學者為了進行複雜現象的模擬和預測,經常利用平行運算或分散式運算技術來處理這樣大量的資料分析工作。

但是,現在也有越來越多提供運算服務或儲存服務的網路服務業者或IT廠商,使用巨量資料來描述他們所遭遇到的挑戰,例如Google的搜尋服務、Flickr的圖片服務、Facebook的各種社交服務等。再加上行動裝置普及後,許多新型態的資料蒐集工具也產生了大量資料,例如相機、麥克風、RFID讀取裝置、無線網路感應等,使用這些裝置提供服務的業者也同樣面臨了巨量資料的處理挑戰。

特色 企業高度e化帶來巨量資料的挑戰
目前常見的巨量資料例如像網站Log記錄、RFID資訊、感測器網路資訊、社交網路資料、網際網路文件、網路搜尋索引、客服中心呼叫記錄、天文資料、大氣科學分析、基因資料、生化分析、複雜或跨學科的科學分析、醫學記錄等。

不只科學研究或網路服務業者會遇到巨量資料的挑戰,一般企業電子化以後,也擁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量。例如義大醫院2004年4月成立後採取全面無紙化的策略,所有醫療影像,包括X光照片、斷層掃描等資料,甚至在導入電子病歷和心血管系統後,5年內資料暴增了90倍,從2TB暴增到180TB,義大醫院預估,再過5年,資料量甚至會達到PB等級。

特色 用NoSQL技術解決資料庫暴量挑戰
這樣數10TB甚至是PB等級的資料量無法一次儲存在單一硬碟上,必須分散儲存,一般程式常用的關聯式資料庫架構處理這樣龐大資料時的效率不佳,所以,最近出現了一種通稱為NoSQL資料庫的技術,用來解決巨量資料的挑戰。

過去為了解決資料成長的擴充需求,傳統商用關聯式資料庫必須透過資料庫叢集技術才能解決,但這必須投資高額軟硬體設備,網路業者為了解決PB等級的資料儲存和擴充問題,開始研發建置成本較低的分散式開源資料庫,也就是所謂的NoSQL資料庫。

像是Google自行研發的BigTable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如Amazon、Yahoo、Facebook、Twitter也都投入這類NoSQL資料庫的研發。甚至連微軟Azure雲端平臺也使用了NoSQL技術來存取資料。 臺灣也有遊戲業者改用NoSQL資料庫來解決每天2GB的資料庫成長量。而像Facebook也開發了一套NoSQL資料庫Cassandra,在600多個運算核心的叢集系統上,儲存了超過120TB的站內郵件資料。

隨著巨量資料的需求日益普及,傳統資料庫軟體也開始採用NoSQL技術,例如甲骨文在2011年初發布了MySQL 5.6.2正在開發中的功能,納入了NoSQL技術中的memcached 分散式資料庫,可以透過Key-Value架構來記錄資料以加快巨量資料的存取速度,不過目前只能支援一張資料表。文⊙王宏仁


-  心得  -



有很多專門研究的單位,每一個資料的容量都非常的大,像是醫院裡面的病人資料,光一家醫院就擁有至少好幾萬筆的病人資料,電腦當要儲存和讀取那麼大筆的資料,都要花費很多時間,當然,電腦裡的容量也不見得夠用,這些問題令很多人感到很煩惱,不過近年來,有很多公司陸續開發出可以解決這些大量資料的方法,不僅可以大量的存取這些資料,也不會花很多的時間等它讀取,使大家的生活又變的更加方便。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