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Ethernet Fabric (心得)

傳統乙太網路架構只支援不同階層網路之間的縱向傳輸,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增加了延遲時間,加上防止迴圈的STP協定造成部分傳輸路徑遭封閉,降低傳輸路徑自動配置的彈性。

隨著企業資料中心虛擬化規模不斷擴張,大量虛擬機器必須在本地端或資料中心之間進行流量交換,因而更重視低延遲、自動尋徑、單一管理平臺和虛擬機器隨選配置等功能,為資料中心網路架構帶來新的挑戰。

特色 建立L2資料鏈結層的路由機制
因此,Ethernet Fabric應運而生,以Inter-Switch Link(ISL)協定取代傳統乙太網路的STP協定,將交換器的主要功能獨立出來,包括網路卡的端點連結功能、背板的傳輸交換功能,以及自動配置傳輸路徑的L2路由管理機制。讓負責端點網路連結的終端交換器設備擔任網路卡的角色,取代原本匯集層和存取層的交換器,連結到核心交換器統一進行流量交換和管理設定等功能。最後,不同廠牌的核心交換器再透過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TRILL)協定互通整合。

如此一來,資料中心網路架構的運作彷彿在單一臺交換器內進行資料交換,不僅可以降低延遲時間、增加擴充彈性,更簡化了原先三層式網路架構的複雜度,加快虛擬機器移轉與流量交換。

由於Ethernet Fabric建立了L2路由機制,加上ISL協定使每條傳輸路徑都是Active,每臺交換器之間不僅能夠辨識彼此,還會自動選擇最短傳輸路徑,自動進行橫向傳輸與頻寬匯聚。另外,當IT人員增添或去除其中一臺交換器,導致某條封包傳輸路徑變更或中斷時,其他交換器並不會因而中斷,反而能夠自動更新L2路由和管理設定機制。

更重要的是,Ethernet Fabric可使虛擬機器跨越實體伺服器、伺服器機架,甚至跨越資料中心進行移轉,而且移轉後的虛擬機器針對各種應用服務的設定清單也會隨之移轉, IT人員不必重新在移轉後的實體伺服器上進行設定。





-  心得 -


Ethernet Fabric可使虛擬機器跨越實體伺服器、伺服器機架,甚至跨越資料中心進行移轉,而且移轉後的虛擬機器針對各種應用服務的設定清單也會隨之移轉,可以減少很多的時間再重新打一次資料,Ethernet Fabric之間每台連接器都會自動尋找最短的路徑來傳送資料,而且就算友一條線中斷時,其他的還是可以正常的運作,就不會出現突然無法傳送的窘境。




-  出處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78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